Gangmax Blog

关于不快乐的根源

Migarated from here at ‘2012-05-22 17:35:03’.

今天李涛老师的“软件项目案例分析”课开课了,虽然有很多讲述的内容是和上学期相关的,可还是让我有幡然醒悟的感觉,——一名优秀老师给学生的感觉就应该是这样。

我要承认:关于人的proactive和reactive,我无疑属于后者:总是把事情不顺利的原因归咎于非自身的因素,虽然大多数时候这并没有错,可是,——如老师所说,这反映的不是对错,而是态度。显然,在去年的那段时间,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,可是今天上课才忽然发现我做的还远远不够。

请我记住这样一个事实:

虽然经过你的努力,你很有可能发现事情的结果还是失败的(我相信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)。可是,你下次是否应该选择不去努力?答案是:你依然应该努力积极的面对困难,因为,经过你的努力,事情成功的概率是在提高的。你必须承认: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努力就会成功的,因为决定成功的因素总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,你所能做的就是把你能够控制的事情做到最好,而不是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再去做,因为那是不可能的。当然,你要有正确的目的和恰当的方法。而最重要的,是积极的心态。

列出自己的缺点供参考:

  1. 缺乏安全感,不自信;

  2. 做事情容易钻牛角尖,不知道变通;

3. 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差;

  1. 缺乏毅力和坚定的信念;

  2. 敏感,情绪起伏大。

所以很想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,研究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样,呵呵!

今天老师还讲了一个观点值得牢记:在所有有关人的问题中,一旦总结出一条规律,那么这条规律也就不再是规律了。

说起来可能有点难以理解,不过参考以下李老师的例子(非常好)就很容易领会:

请想象你和你的对手进行博弈,如果你能够准确的预测对方未来的行为,你们两个谁会获胜?相反,如果你的对手能够准确的预测你的行为,获胜的又是谁?

所谓规律,就是根据已知条件能够推导出结果。而所有人,为了避免在博弈中自己的失败,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避免按照规律可预测的方式行动,甚至会利用别人以为掌握规律的心理,以圈套的方式引诱对方,获得最后胜利。
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学,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规律不可能象自然科学的规律那样稳定可靠,而总是“马后炮”似的只能解释历史,不能预测未来。

我又发现了一个规律:我只有在心情比较郁闷的时候才有在blog上表达的冲动。

希望这个规律被发现以后,就不再是规律了。

另:根据以上结论,我想到,正因为人的规律的这个特点,让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变得困难。请想象以下场景:

如果你是一个真诚,善良的人,现在需要你向别人证明这一点,你该怎么做呢?

我以为我知道,可是今天我才知道我不知道。

郁闷……

看来应该在上边的缺点列表里面再加上一项:悲观。 

Comments